光源在球壁上任意一點上發(fā)生的光照度是由屢次反射光發(fā)生的光照度疊加而成的。這樣,進入積分球的光經(jīng)過內壁涂層屢次反射,在內壁上構成均勻照度。積分球常用于測驗光源的光通量、色溫、光效等參數(shù),也可用于丈量物體的反射率和透過率等。較常見的積分球結構測色儀器為d/8結構,也有d/0結構。關于d/8結構測色儀,有兩種丈量模式SCI和SCE;采用SCI丈量色彩能夠有用的消除去物體外表紋路對色彩丈量的影響,進而取得物體的真實色彩特征。積分球的光學性能直接影響到光學儀器的性能表現(xiàn)。高動態(tài)范圍輻射定標使用方法
學科發(fā)現(xiàn),光學的起源在西方很早就有光學知識的記載,歐幾里得(Euclid,公元前約330~260)的<反射光學>(Catoptrica)研究了光的反射;阿拉伯學者阿勒·哈增(AI-Hazen,965~1038)寫過一部<光學全書>,討論了許多光學的現(xiàn)象。歷史發(fā)展,光學是一門有悠久歷史的學科,它的發(fā)展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人類對光的研究,較初主要是試圖回答“人怎么能看見周圍的物體?”之類問題。約在公元前400多年(先秦時代),中國的《墨經(jīng)》中記錄了世界上較早的光學知識。它有八條關于光學的記載,敘述影的定義和生成,光的直線傳播性和小孔成像,并且以嚴謹?shù)奈淖钟懻摿嗽谄矫骁R、凹球面鏡和凸球面鏡中物和像的關系。C光源輻射定標廠商通過積分球,可以計算地球表面到地心的溫度分布,為地質學研究提供依據(jù)。
自《墨經(jīng)》開始,公元11世紀阿拉伯人伊本·海賽木發(fā)明透鏡;公元1590年到17世紀初,詹森和李普希同時單獨地發(fā)明顯微鏡;一直到17世紀上半葉,才由斯涅耳和笛卡兒將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觀察結果,歸結為這里大家所慣用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積分球的作用與原理:一般而言,光學擴散片在小心使用下,可降低測量時因探測器上的入射光源不均勻分布或光束偏移所造成的微小誤差,因此可以提高測量的準確性。但是在精密的測量時,就必須使用積分球作為光學擴散器使得上述的誤差較小。
積分球在實驗研究中有普遍的用途。其中一些應用包括:力學實驗:積分球可以用于測量物體施加在它上面的力矩,用于研究物體的力學性質,如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點等。力矩傳感器:積分球所配備的傳感器可以用于測量力矩,比如在機械工程中用于測量旋轉部件的扭矩。姿態(tài)感知:積分球可以用于測量物體在空間中的姿態(tài),如角位移和角速度等。這在航空航天、機器人和導航等領域中有著重要的應用。動態(tài)平衡:利用積分球的力矩測量功能,可以對旋轉設備進行動態(tài)平衡,以提高其工作穩(wěn)定性。積分球在環(huán)境科學中,如大氣污染、水質分布等研究中,發(fā)揮著關鍵作用。
燈具和LED光譜通量測量,積分球較傳統(tǒng)的應用是測量燈具的總光通量。這項技術起源于20世紀初,作為對比不同類型燈具輸出光通量較簡單快速的方法。這里,積分球光譜分析儀常用于測量LED、通用照明、工程照明、便攜式燈具產(chǎn)品等的電學和光度性能。這些應用積分球直徑可以小至5厘米,大至3米或更大(例如圖4)。采用積分球可以更有效地測量任何尺寸或形狀的傳統(tǒng)和固態(tài)光源的總光譜通量和顏色。積分球配合光譜儀,可測試重要的光譜參數(shù)例如光譜通量、色度、相關色溫、CRI、TM-30、峰值波長和主波長等等(圖4b)。積分球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光學測量的效率和準確性。高動態(tài)范圍輻射定標使用方法
通過積分球,可以探究地球表面重力場的分布,為地理學研究提供支持。高動態(tài)范圍輻射定標使用方法
積分球尺寸的選擇:積分球也可根據(jù)積分球尺寸大小和內部涂層進行分類。積分球內徑尺寸1mm-3m可選,積分球的大小取決于實際應用需求。例如小的積分球可以很好的集成到其他設備中。在快脈沖激光功率測量的情況下,使用小型積分球和探測器確實可以確保檢測上升時間不會受到不利影響。這是因為小型積分球的內部表面通常由高反射材料制成,能夠將入射光有效地散射和反射,從而提高了光的收集效率。對于非常大的多向光源,如高壓鈉燈或長熒光燈管,由于這些光源的尺寸較大,可能需要直徑大于1米的積分球來安裝并將燈置于球體內。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更好地適應這些大光源,并減少因光源尺寸過大而對測量結果產(chǎn)生的影響。高動態(tài)范圍輻射定標使用方法